工艺方案的设计与论证在当前粮食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粮食加工单位经济效益甚微,企业营运资金极其困难,如何以尽可能少的投资达到同行先进水平,是设计工作中的一项较为棘手的课题。在吸取周边同行厂家改造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了较为可行的工艺与设备组合方案。
(1)目标:生产能力为日处理小麦250t,出粉率71%,累计灰分0.69%,其中灰分低于0.50%的1号粉出率不低于20%,吨粉电耗小于78kWh.(2)结合生产实践,采用光辊彻底改造心磨、渣磨和尾磨系统的研磨性能,达到提高优质面粉的比率,并将粉路调整为5B7M2S2T4P,使òB不再分粗细,改变了过去òBf料少、òBc料多的研磨不合理状况。同时增加2S,2T,3P,4P尽可能为心磨系统提供更多的优质麦心。(3)由于该车间的MY8型磨粉机磨辊技术特性仍采用齿辊,虽在历次的改造中采取了相应的制品提纯等措施,但终究摆脱不了齿辊所带来的麸皮破碎过多对面粉质量的影响。前路皮磨采用MDDK磨粉机。?B采用3.8牙/cm、角度30b/65b、斜度4%,减少麸皮过度破碎,增加麦心,为心磨、渣磨提供更多的优质货料。其次是FQFD49@2@2清粉机处理物料实际流量达不到工艺要求,且其来料粒度差异大,加之吸风系统效率不高等,致使清粉机的清粉效率严重低下,甚至一度出现瘫痪的状况。根据这种情况,前路心磨亦采用新磨粉机,并采用光辊,确保前路心磨系统的研磨效率,达到出好粉、多出粉,减轻心磨系统的研磨压力,有利于提高单位产量。再次是操作不规范,无统一的操作规程,凭经验操作粉路,随机性较大,使粉路经常失去平衡,堵塞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指标。我们便制定了5工艺纪律6和5生产操作规程6,确保新工艺按新要求进行操作,使生产达到了稳定、优质、低耗、高效的目标。(4)在设备上更换了8台MDDK250@1000型气压磨粉机、3台MQRF-46/200型清粉机和4台MKLA-45/110打麸机。在心磨系统的光辊改造上,由于资金紧张,对后路心磨的磨粉机进行/土法光辊0改造(利用旧磨粉机改制而成),使渣磨和心磨系统全部采用光辊。同时相应调整皮磨系统的磨齿技术参数,使磨粉机、高方平筛、清粉机等主要设备的分配达到最佳组合。改造后磨辊总接触长度为2880mm,较改造前增加320mm,每100kg小麦占用磨辊长度为11.52mm.高方平筛减少了2台,改造后的平筛总筛理面积较改造前增加1.2m2,使每米磨辊的筛理面积达到了10.13m2。设计产量较技改前提高40%,总的动力配备增加27kW,增加了1.2%.(5)采用2台TYl8.4系列的高效风机和2台TBLM-108型脉冲除尘器,对粉间除尘风网和气力输送风网均进行了改造。分别采用75kW和55kW的电机,将3组提升风网调整为2组,便于生产管理,并将现行的诱导式接料器调整为水平接料。更换清粉机除尘风网的脉冲除尘器和中压风机,提高清粉机的清粉能力。并增加一组粉间除尘风网,提高制粉设备的运行效率,改善粉间卫生状况。
生产管理与工艺操作(1)在生产管理与设备操作上,进一步强化了规范操作与工艺管理,打破传统经验管理的老框框。
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设备操作与管理,使操作与管理适应工艺要求,改变了以往的经常调整粉路而导致恶性循环的严重不合理现象。在原料管理上,在生产食品专用粉的规范操作上尝到了甜头。由于我国农业是一个分散型的种植体系,千家万户所种植的小麦不但品种较多而且品质各异。对此,我们采取分品种、分等级收购与贮存。同时建立小麦原料的保管与质量档案,再根据所生产的面粉要求进行实验室试验,确定合理的搭配生产方案,保证进入生产过程的小麦原料相对稳定。同时对不符合生产要求的原料一律不得进入车间,加强小麦搭配和清理效果与水分调节的管理,确保进入?B磨粉机的净麦达到工艺要求,既稳定了操作,也大大减轻了粉路操作的工作强度。(2)在粉路操作上,由于操作人员水平不一、对工艺的认识程度也有所不同,为了统一操作方法,组织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按专用粉的操作指标进行生产。贯彻/轻碾细分,心路中路出粉0的指导思想,统一操作方法,在稳定原料、稳定产量、稳定操作的同时达到稳定质量的目标,改变了以前应付式操作的被动生产局面。采用中路均衡出粉的操作,控制?B出粉,前路皮磨研磨剥刮率、出粉率分别控制在80%和8%以内,避免因前路大量出粉造成麦麸过碎而影响面粉质量,也保证前路皮磨为心磨系统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麦心。同时在/在制品提纯0上大做文章,合理利用分级平筛,充分发挥清粉机提纯麦心的作用,使心磨得到了大量的优质麦心,为心磨系统出好粉、多出粉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