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应用 > 正文

磨粉区间对场强复位组配多金材混合物质的制约

作者:admin来源:中国磨粉机网 日期:2013-1-19 11:32:40 人气: 标签:

  实验采用Gleeble-3500D热模拟机,在真空条件下,通过作用在试样上的大电流来加热,以50℃/s的预设升温速度,把试样从室温加热到200℃,保温2min,然后再以同一升温速度升至预设最高温度1000℃,保温6min后快冷以保持组织。在整个升温过程中对试样施以4MPa的压力,实验过程中的压坯温度采样频率为50Hz.

  用X射线衍射法对电场原位合成Fe-Cu-TiC复合材料进行物相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显微组织结构;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定Fe-Cu-TiC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用显微硬度计测其显微硬度;用磨损试验机对该复合材料进行磨损试验。

  不同球磨时间下Fe-Cu-Ti-C粉末的形貌是分别球磨0、2、4、6h的Fe-Cu-Ti-C粉末的扫描电镜照片。可见,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混合粉末颗粒粒径不断减小。这是由于球磨过程中,粉末反复不断进行焊合和破碎,在反复冲击变形、冷焊、断裂的作用下,粉末不断细化<12>.但随球磨时间的延长,仍能观察到片状粉末,这是因为陶瓷颗粒的频繁冲击,使得粉末产生大的塑性变形,产生冷焊作用而形成。这些片状结构会因陶瓷颗粒的继续冲击而脆化,在随后的球磨过程中又会很快地破裂,使得颗粒逐渐细化,如示。

  Fe-Cu-TiC复合材料的物相是Fe-Cu-TiC复合材料的XRD。可看出,粉末未经球磨,最终产物相中存在Ti相,这是由于未经球磨的粉末混合不均匀,并且粉末的颗粒粒径比较大,导致电场原位合成反应不完全,Ti没有完全转变为TiC.而经球磨的粉末,其最终产物中并没有出现Ti的衍射峰,说明原始粉末经球磨混合均匀后,Ti和C的均匀性提高,使得电场原位合成反应较为完全。由此可见,球磨过程有助于TiC的合成。

  Fe-Cu-TiC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是Fe-Cu-TiC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照片。可知,随球磨时间的延长,电场原位合成产物中TiC的晶粒粒径不断减小,这与原始粉末颗粒粒径的减小有关。

  由(d)可知,晶粒出现团聚,这是由于球磨时间过长,球磨的冷焊作用所形成的原子间结合力而造成的.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显著增加;球磨时间为4h,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达到最大值;球磨时间6h,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最小。这是因为球磨时间为6h时,粉末的颗粒小,原子间结合力增大,会加剧颗粒的团聚。粉体中的团聚,使得坯体中气孔分布不均,最终在原位合成产物中留下许多孔隙,从而导致粉末球磨6h时该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下降。

  Fe-Cu-TiC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b)是Fe-Cu-TiC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与球磨时间的关系曲线。可知,随球磨时间的延长,Fe-Cu-TiC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加,并且在球磨时间为4h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当球磨时间为6h时,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此时制备的复合材料存在空隙,而硬度主要受空隙度和晶粒大小的影响。

  结论(1)随球磨时间的延长,混合粉末的颗粒粒度逐渐减小,电场原位合成Fe-Cu-TiC复合材料中TiC晶粒粒径逐渐减小。(2)适当地增加球磨时间有助于电场原位合成反应中TiC的合成。(3)随球磨时间的延长,电场原位合成Fe-Cu-TiC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显微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并且在4h时达到最大值。球磨过程能够提高Fe-Cu-TiC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球磨4h时,Fe-Cu-TiC复合材料有较高的相对密度、显微硬度及低的磨损率。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