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样的熔炼铸造和热处理铁水在20kg中频感应电炉中熔化。用铂铑铂热电偶和XT-204型自动记录仪测量并记录铁水温度。当铁水温度达145010时出炉。变质处理采用包内冲入法,试样编号及变质剂加入量见。1350时铁水浇入干砂型,每次烧注6根26mm26mm120mm的无缺口冲击试样。试样分铸态和热处理态两组。
热分析曲线明,用K,Na变质的钨合金白口铸铁与未变质的钨合金白口铸铁对比发现,钨合金白口铸铁变质处理后,初晶结晶温度降低820,共晶结晶温度降低815.初晶结晶温度和共晶结晶温度的降低,说明变质处理后铁水在液相线和共晶区已过冷。结晶学原理指出,合金的结晶过冷度增大,会使形核率增加。因此,K,Na使初晶奥氏体晶核增多,初晶奥氏体得以细化。初晶奥氏体的细化导致共晶反应时残留铁液相互被隔开的趋势增强。共晶阶段共晶奥氏体优先在狭窄通道两侧的初晶奥氏体上以离异方式结晶,促使残留金属液进一步被分隔,最后导致共晶碳化物网状结构断开而孤立化。K,Na的电子探针扫描明,K,Na在共晶结晶时选择性地吸附在共晶碳化物择优生长方向的面上,形成吸附薄膜,阻碍铁水中的Fe,C,W等原子长入共晶碳化物晶体,降低了共晶碳化物<010>择优方向的长大速度,导致<010>方向长大减慢,而<001>、<100>方向长大速度增大,形成不规则的团块状碳化物。
面活性元素K,Na不仅吸附在碳化物择优长大方向面上阻碍碳化物在该方向的生长,而且易转化的加热温度也越低,时间也越短。因此,在950保温15h情况下,不变质钨合金白口铸铁共晶碳化物呈网状、断网状分布,而K,Na变质钨合金白口铸铁共晶碳化物呈较均匀的团块状甚至团球状分布。
结论(1)用K盐、Na盐通过热还原法,以稀土硅铁作载体,制成含K,Na的变质剂,用于对钨合金白口铸铁进行变质处理,可改善其碳化物形态,使之团块化甚至团球化,碳化物明显细化和分布均匀化。(2)钨合金白口铸铁经K,Na变质处理后,冲击韧性明显提高,最高可达415%.(3)钨合金白口铸铁经K,Na变质处理后,抗冲击磨损性能改善,与未变质的钨合金白口铸铁相比,试样磨损失重减少2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