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屑经过预均化堆放后再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应注意:
(1)清洗过程中应使用循环水系统,防止直接用自然水系清洗而造成二次污染。
(2)循环水系统中应增加沉淀池,清洗后的水应经一定时间沉淀后方能再作为清洗用水使用。防止清洗用水中泥粉含量高造成石屑越洗越不合格。
(3)保证成品中石粉含量在10%左右。《建筑用砂》GB/T14684中对石粉含量作了3%、5%、7%的上限规定,但是通过实践生产使用取得的经验,结合前文对石粉作用的分析,笔者认为:10%左右的石粉含量不仅能有效改善机制砂颗粒级配,改善混凝土保水性、和易性、可泵性,而且能提高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能。成品机制砂中粉类含量控制的关键是留石粉去泥粉,充分重视亚甲蓝MB值数据的试验,加强清洗工艺的控制。最后,石粉含量不可仅仅局限于标准规范要求,注重各自生产使用企业经验数据的累积与统计。
配合比设计与应用中,应充分考虑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大、颗粒级配差的特点:
(1)在试验与生产实践中摸索出适应各自企业的机制砂替代掺量。泵送混凝土以40%以下为宜,长距离、高距离泵送则以30%为宜。
(2)选用细度模数2.3左右的中细砂,则与机制砂混合形成的混合砂颗粒级配更为合理,密实度更好。
(3)考虑随机制砂替代掺量增加,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递减的问题,与基准配合比相比,适量增加外加剂掺量来增加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
(4)当成品机制砂细度模数较大,则可以减少替代掺量或增加砂率来调整混凝土和易性。
石屑再加工成的机制砂作为建筑用砂使用,与天然砂相较有很多优势:
(1)环保优势:利用尾矿石屑这类废弃资源,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堆放场地等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2)品质优势:与天然砂的品质不稳定性相较,通过稳定的原料管理与生产工艺管理,这类机制砂颗粒级配等技术指标稳定一致,甚至能改善增强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更可以按照各类需求来进行调整,以满足施工要求。
(3)成本优势:在天然砂供应日益窘迫,价格日益高涨的今天,规模化的生产并使用此类机制砂可以产生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