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简况及基础资料地质简况铜铁矿为我国一大型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矿山,它包含有大小不等的12个矿体(ü),分为2个矿带:北北东向矿带,长约2100m,宽约300-350m,为主要矿带;北东东向矿带,长约1850m,宽约10m,为次要矿带。围岩包括岩浆岩、大理岩及矽卡岩3种,矿石包括铁矿石、铜铁矿及铜矿3种,为简单计,均取平均体重参与建模,其值分别为2.60-3.77t/m3。
系统七大模块模块名称模块功能及特点数据库负责地质数据的录入、修改、查询以及插入和删除工作。样品数据来自钻孔柱状图或坑探资料。样品组合样品正则化,使样品数据固定在相同的承载上。系统提供2种组合方法:定长组合和混合组合。
地形模型建立地形模型,控制矿体上部边界。系统允许用于地形建模的数据有3种:钻孔开口坐标、地形等高线或两者联合。岩性模型建立岩性模型,控制矿体边界。系统允许用于岩性建模的数据有3种:钻孔岩心中的岩性以及地质平剖面图。品位模型对样品数据进行变异函数分析、对各块段品位进行推估,统计储量等。系统提供3种品位推估方法:多边形法、距离幂反比法及克立格法。
图形处理生成模型平、剖面图、钻孔柱状图、钻孔平面图、模型透视图等。文件管理系统内部进行文件管理,包括目录的建立与删除,文件的生成与删除等。基础资料本研究输入的基础数据包括:钻孔资料(共124个钻孔);矿区地形图;矿区分层平面图;矿区中段平面图;矿区季末开采状态图。
开采模型基本参数结合现有的地质图件、钻孔数据等资料的情况,本次建模的范围确定在9号勘探线以南16m到39号勘探线之间,录入建模的元素有Fe,Cu2种。模型基本参数。模型参数表模型参数定义模型原点座标北向:589986m;东向:29885.5m模型标高-605m旋转角22b(自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至模型左边缘)单元块尺寸10m5m12m模型的行数78行(780m)模型的列数116列(580m)模型的层数58层(696m)考虑到Cu,Fe2种元素的建模过程基本一样,这里仅以铜元素为例,说明应用DMS系统进行矿床建模的方法及过程。
铜元素矿床建模地质数据库及样品统计分析由于数据量较大,采用DMS系统提供的文本数据批量录入技术进行数据录入。在将数据录入数据库时,系统首先自动对文件格式、数据正误进行检查,在确定数据完全正确后,依次将数据分别录入模型工程中建立的, 为了消除变异函数计算的系统偏差,需对样品进行正则化(即组合)。采用混合组合法。组合样计算完成后,为了合理选择品位推估方法,确保估值精度,还需进行组合样统计分析,了解其分布形式。铜组合样统计分析结果见,该结果在DMS系统中同时以报表以及屏幕同步显示直方图的方式输出。 直方图表明其分布呈二参数对数正态分布,这与前人对铜品位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在此需说明的是,在品位估值时,为了消除大值样品的/屏蔽0效应,需限制样品品位区间。因此,组合样分析时,品位区间限制在(010.00)。这就是中上溢数据为4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