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分布是按颗粒数计算的,即某一粒径的颗粒数占颗粒总数的百分率,以及大于某一粒径的颗粒占颗粒总数的百分率。沉降法是在一定介质中使颗粒沉降,再根据测得的沉降速度来确定颗粒大小的方法。沉降可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中进行。这种方法操作容易,不仅能测定粒度大小,还能测定粒度分布,是测定微细物料粒度大小及粒度分布的常用方法之一。激光粒度分析仪是根据夫琅和费衍射原理设计的。此时用颗粒代替小圆屏,并假设颗粒呈球形(微细粒子可近似认为是球形);粒子数很少,相互间不产生多次散射。通常光波遇到与其波长差不多数量级的障碍物或孔隙时,即出现明显的衍射现象。但当光源离障碍物足够远时,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障碍物,也能产生衍射。同理,对于比波长大很多的球形细颗粒,只要颗粒不发生重叠,当有单色平行光照射时,便可以在衍射屏上得到与颗粒大小成比例的光强,利用光电检测,便可测得每个颗粒的光强,再换算为粒度。由于激光是单频率光,光的亮度大,一般采用氦)氖激光器作光源。
粉碎学研究表明,固体中质点的活性与它在固体结构中所处的位置有关。颗粒表面上的离子,尤其是端部、棱角上的离子比结构内部离子具有更大的活性。它们处于一种自由能较高的介稳状态,参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能力比结构内部的离子大得多。细碎使表面离子的数量大大增加,故使物料的表面能和活性大大提高。粉料越细则表面能越大,活性也越大。从工艺过程来看,只有当坯釉料粉碎达到一定细度时,才有可能具备必要的成形性能(如流动性、悬浮性、可塑性等)。细碎可使制品的烧结温度降低,致密度提高,材料性能得到改善,因此,细碎是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生产的一道必要和重要的工序。国内的普通陶瓷生产中,通常用万孔筛(250目、61Lm)来控制坯料的粒度,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确定筛余量。国外在粉料粒度控制方面要更细一些,一般过325目筛(44Lm)。日本要求釉料中小于10Lm的颗粒占88%以上,乳浊剂则全部粉碎到5Lm以下。特殊的陶瓷材料,对粉料的细度要求更高。最细的可达几个纳米。然而,粉料越细能量消耗越大,杂质混入的可能性也越大,生产中应综合全面考虑,确定合理的颗粒细度及颗粒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