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成为新型的教学手段,它可将制剂制备原理及制备流程等信息用各种图形、图像或动画形象直观地反映出来。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应适当将抽象的课本知识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网上搜集、日常积累以及自己制作等方法,制作出能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车间、制剂单元操作、制剂制备等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或搜寻拍摄一些动态操作视频,借助于多媒体承载的大量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讲授内容。
讲解粉碎的常用设备时,就可利用动态的多媒体软件,展示万能粉碎机、球磨机和流能磨等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一目了然,并能通过动态演示,让其明白球磨机转速过快和过慢时会造成的问题。
另外,在重视信息化教学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在介绍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时,可用课堂示教方法,准备一定的实物,让学生通过看、摸、操作等方法来掌握所学。如在讲解粉体学中的休止角时,可准备几种不同性质的粉粒,当堂示范测定方法,便于学生理解休止角的含义、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讲解液体制剂的分类时,可准备一些具体的制剂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如平时运用不多的混悬剂,通过观察使用,让学生明确其外观特点和物理性能。
通过对实验课内容的优化安排,实行“基础操作――分析研究――综合设计”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从而达到训练基本操作,培养创新性思维的目的。特别是分析研究和综合设计方面,是高职学生的薄弱环节。他们通常有较好的模仿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但缺乏必要的思考和研究创造力。因此在传统的基础操作模式之外,应鼓励学生多做思考和探讨,对实验的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如讲到液体制剂时,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证实几种提高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很多同学能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设计出KI的助溶作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以及多种溶剂协同的潜溶作用的相关实验,既开拓了思维,又进一步证实和信服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上述教学,使学生提前接触药学行业的实际工作,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对科研工作的严谨操作和开放思维相结合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