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煤比对粉碎效果的影响球煤比对粉碎效果的影响见。从可以看出,随着球煤比的逐渐增大,粉煤粒径基本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
研磨时间对粉碎效果的影响研磨时间对粉碎效果的影响见。由可知,随研磨时间延长,超细粉中粒子百分含量出现有规律地先增加后减少变化,d10,d50,d90和d100都存在明显的极值点,但极值点对应的研磨时间却不完全一致。其原因是当研磨时间为20min,入料中部分粗大颗粒得以较好粉碎,而另一部分粗颗粒因承受的冲击、研磨等作用微弱,微裂纹的产生与扩展相对缓慢,粉碎作用进行得不充分;研磨时间为30min,微裂纹的产生与扩展变快,断裂破碎与疲劳破坏作用加剧<2,3>,细颗粒充分细化,分布趋于均匀;研磨时间为40min,细颗粒细化最为充分,但同时伴有微颗粒的团聚,超细粉开始出现返粗现象,粒形圆整,颗粒分布范围较窄,随研磨时间继续延长,微颗粒团聚越来越明显。故从粉碎效果与经济效益角度看,最佳研磨时间为30min.
进料粒度对粉碎效果的影响进料粒度对粉碎效果的影响见。由可知,进料粒径越小,所制备的超细粉粒度分布越理想。
工艺条件的优化选择在取得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编程计算,建立了球煤比、研磨时间、进料粒径与球磨机出料粒径综合关系的线性回归数学模型<4>:Y=0.5061X3+0.168X2-1.768X1-6.8652(1)式中:Y――出料粒径(Lm);X1――球煤比;X2――研磨时间(min);X3――进料粒径(Lm).
由可知,回归模型计算出的理论值与实测值最大偏差为9.09%,准确度较高,可以作为一定条件下,行星球磨超细粉体出料粒径的理论预测。
结论(1)最佳球煤比为20,最佳研磨时间为30min,最佳进料粒度为8Lm.(2)最佳工艺条件及要求下,行星球磨机制备出的超细煤粉粒形圆整,粒径小且颗粒分布均匀,具备进一步深加工及材料化利用的物质基础。(3)行星球磨干法制备超细粉,粉体二次团聚严重,研磨时不加合适的分散剂,难以获得理想的超细粉体。(4)球磨机出料粒径与球煤比、研磨时间、进料粒径间的回归模型有较好的准确性,为超细粉制备技术及粒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