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的目标为此经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对工艺、设备性能、操作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可行的目标值:(1)灰分指标:F1≤0.56%(干基)F3≤0.95%(干基);(2)产量指标(班产量):57.5 ̄58.0t;(3)出粉率指标:76.5% ̄77%,其中:F1为(71±1)%左右,其余为F3.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根据设定的目标,群策群力,运用PDCA循环原理,针对工艺、设备、操作等问题,采取技术措施。
(1)针对B1、B2高方筛进口堵塞现象,分析认为原B型高方筛技术性能先天不足,筛格高度为63┨,高度偏低,不适合高产量、大流量处理物料,造成物料筛上物存料空间低,物料流动性差,易堵塞进口。因此我们采取抽掉B1高方平筛高度为126┨格筛粉路,分配成高度为21┨填充格6格,装配高方平筛外交、上交,提高B1去B2C、B2f物料速度和流量。B2高方筛P1筛格由6格调整成为5格,一个筛格高度分配成3格21┨填充格装配B2高方筛外交,提高B2高方筛处理产量。
(2)针对B3C磨粉机料筒物料多,造成常堵上去现象。人为地为B3f磨粉机分配物料,通过实验验证,B2高方筛外交物料粒度由―/14W调整为―/12W.
同时20W/40GG由6格调整为5格,装备填充格提高外交物料存料高度,增加筛理效果。加强对各系统物料筛净率的分析测定。通过调整粒度,以解决筛理效果。生产中,我们测定发现M4、M5磨粉机物料含粉率偏高,影响M4、M5磨粉机研磨效果,且噪声较大,发生颤辊现象。我们在M3、原高方筛由于连续使用已有10年之久,筛格的密封性差,系统粉流中含有细麸星,影响粉流粉色、灰分,我们对M1、M3、M4筛予以重点解决,把上、下交粉合并成一种粉,全部由高方筛门前洞眼出,减少了串、漏、混现象,保证了各系统粉流的质量,同时把粉格由原来18格调整为14格。增加填充格,提高了其处理产量,为提高总产量奠定了基础。
B2调整前工艺B2调整后工艺B2调整前后工艺B1调整前工艺B1调整后工艺B1调整前后工艺为降低B1磨粉机剥刮率指标,适当增加B3磨粉机剥刮率。使B1、B2、B3总剥刮率控制在80%左右。B1剥刮率控制在30% ̄32%,取粉率控制≤5%以内,利于B1磨粉机造渣、造心、麸皮不易碎,利于P1、P2清粉机选心、选渣,亦有利于P4选出优质胚乳。我们对皮磨系统磨粉机磨辊技术参数进行了认真、详细调查和分析,B1、B2磨辊齿角、齿顶宽、斜度、排列方式比较合适,B3磨辊钝化,剥刮率下降,给予更新。
B2、B3喂料辊V型单槽带轮由240调整成195,以此提高B2、B3喂料速度,为提产打下基础。为提高B3筛筛净率,降低去Br2物料含粉量,对B3筛筛路粒度作了相应的调整。由―/Z40调整为―/Z36,适当为B4f磨粉机分配物料,减少B4c流量,以增强B4磨粉机对麸皮糊粉层的剥刮,以利提高出粉率。
B3调整前工艺B3调整后工艺B3调整前后工艺(5)抽掉B1筛筛格2格粉格,V1流量增大,为提高V1筛出粉量。ZJ43型撞击松粉机更换新盘,M1M3(M4)调整前工艺M1M3(M4)调整后工艺M1M3(M4)调整前后工艺增加对物料撞击强度。同时V1筛粒度适当调整,由13XXX调整4格11XXX.提高其筛净率,下交粉增设拔斗,F1、2、F2、3灵活性调整,满足生产工艺需要。
S1调整前工艺S1调整后工艺S1调整前后工艺(6)S1筛筛路原采用先分级,后筛粉,去T1物料含粉、胚乳多,分级不清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出粉率的提高。分析后将S1筛调整成先筛粉,再边续分级,解决了S1筛问题,去T1料较差,基本为细麸,我们增设拔斗可调整往B3f研磨。
为提高出粉率、产量,重要点操作、管理好清粉机,注重清粉机筛出率、灰分降指标的分析,送往M1f系统的灰分严格控制于0.5%以内(干基),送往M2、M3系统的物料灰分严格控制在0.55%以内(干基),为多出粉、出好粉创造技术条件。
结语经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经过详实而精密的科学分析,采取技术方案,经过工艺调整,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提高了产量及出粉率。
只要广大制粉工作者认真钻研、分析工艺、设备性能,切实掌握制粉技术特点,加强清理工艺的管理和操作,尤其是润麦着水工序,严格控制润麦时间、着水量,使入磨小麦水分控制在较佳制粉水平上,任何一条制粉生产线都存在挖潜的可能性,能够提高产量、提高出粉率,使制粉生产线达到最佳的经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