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开始质疑“展会经济”能给企业带来的回报率?是不是觉得如果不在展会上折腾,就注定展位处门可罗雀?是不是有意退出展会舞台却感觉如鸡肋一般无法取舍?如果以上三点,你有起意问过自己或是旁人,那么,我们可以没有酒肉、没有清茶,只有这一页薄纸、一腔感想一起聊聊。
似乎是两年前,就有不少说“实话”的磨企老板们告知,已被展会“绑架”: 参加,一个特展亮相,前后花费最少10万,而回报率却寥寥无几。对此,也有不少老板回应:参展效果和回报不能仅从这几日的签单量、意向客户数量来评估。虽不无道理,但多少有点自我安慰的感觉; 不参加,一方面想竞争对手都参加了,另一方面又担心客户揣测企业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是不是实力不如以前了?品牌宣传在弱化? 再来看看高度模拟的某次展会企业参展的实况—— 展会前期,某磨具企业A忙前忙后,定展位面积位置,找展位建设公司,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培训参会团队,各种途径邀约吆喝经销商们来参观……一到开展当日,傻眼了,这都没几人啊。参展企业B位置不占优势,老板本来心里还郁闷着,一见这情形,似乎也释然了一些:位置好,效果也不咋地嘛。标展企业C心里也在暗笑:好吧,看看你们这大手笔的,简直一“深水炸弹”啊,丢下去泡都没冒一个。可这三天,大伙又该怎么过呢?机票火车票住宿餐饮费这笔笔可都是银子呀。企业A老板坐不住了,当日连夜赶回公司,美名其曰公司有重要客户拜访,把这个阵地直接丢给销售经理;企业B的销售经理见展会如此惨淡,立马也电联约见展会周边区域的代理经销商与老板见面,有些销售额度小的经销商“受宠若惊”,以往到他们公司都未必能见到老板真容,这倒是哪阵风把他刮来了?企业C老板也不闲着,走西窜东,了解同行企业,和展位周边的其他参展老板们聊天,看看能否资源整合……最后,行业媒体来采访,要不老板在回程的路上,要不就在别人的展位上。 今年三月,上海五金展;四月,广交会、北京机床展、沈阳五金展……如此频繁的展会已让企业在以往的较为清晰的布局方面,陷入迷阵。该不该参加?该参加哪个展会?如何在展会上争取收效的最大化?这无疑是磨料磨具企业主们正在面临的难题。尽管作为参展主体之一的磨企来说,个体的努力对力挽展会全局的作用显得过于单薄,但作为与不作为对于利润已日益微薄的磨企来说,还真有差别。 有选择性地参展。盲目跟风,撑了面子丢了里子。今年3月上海五金展某两家世界500强企业都未参展,免不了有面子和里子论的考量。 修炼内功。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是产品、品牌、服务、利益的多重较量,而展会不过是展示的窗口,窗户后的实景还是靠内功,而不是一个气势恢宏的展位。 整合产业链。一个企业真的需要52平米吗?如何既有特展又节约资金?整合产业链企业或兄弟企业一起订购展位,既节约成本又让参观商实现了产业链一站式了解,还具吸引法则的效应。 寻找展会的“替代品”。当你陷入展会“大而不专、成本与产出不均”的黑洞,却不试图去寻找替代品,那么有可能沦陷为展会的牺牲品。近期东莞鼎硕磨具磨料在永康、佛山、沈阳等地进行路演,小范围集中性的打法更实用、也更具效果。 当初企业向借助展会突围,现今展会产业本身也需突围整合。作为企业,还是老俗话在理:千万别打肿脸装胖子了!谁虚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