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兼预测部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教授范剑平先生
2015年春季全国磨料磨具行业信息交流暨第六十一届中国刚玉碳化硅交易3月26日在安徽合肥召开。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兼预测部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教授范剑平先生做了“两会经济政策解读和2015年新常态下经济走势”的报告。以下为详细内容:
一、2014年中国经济为什么没有超过7.5%
●宏观调控四大目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跟过去的高速增长相比,尽管增速略有放缓。就业在经济放缓情况下不减反增,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增长1.9%。物价水平较为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低于年初预期目标。进出口平稳增长,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64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3%,贸易顺差23489亿元。
●怎样看增速为24年以来最低?
从世界范围看,7.4%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高的。7.4%增速所对应的经济增量已经达到80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世界排名17位的土耳其一年经济总量。
● 房地产引起的内需减速是经济下滑主因
处于和我国相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国家其商品房销售额占GDP的比重一般在8%左右,2013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额占GDP的比重达到14.3%。如果能在三年左右调整到国际平均水平,我国商品房销售额每年要下降9%左右,相应的房地产投资也会下降,本次房地产调整将对经济增长将产生较大影响。
201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064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2013年为增长17.3%。 2014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额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2%,下降了2.3个百分点。今年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87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7.8%。商品房销售额5972亿元,下降15.8%。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6.7%。
●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引起去库存
1、中国房地产引起需求增量下降,
2、美元指数大幅上升
3、国际油价下半年开始暴跌50%
4、企业减少原材料库存引起库存投资大幅收缩。
● 官员不作为也是经济下滑原因之一
2014年中央政府启动了一批重大发展和民生工程,以弥补房地产投资下滑的负面影响,这些工程实施有效但还不够理想。去年投资完成率总体上达到86.8%,但个别领域重大工程投资只完成一半左右;全国建设用地供应量下降了16.5%,已供土地使用率只有50%左右。这种状况是多年来少有的。项目批了,资金下了,土地供了,为什么工程上不去,要从精神状态、作风行为上找原因。如果这些工程全部开工和完成应完成的工程量,经济增长率可以高于7.5%。
● 长期原因:廉价要素驱动的高速增长模式结束
1、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
2、 国际劳动力统计标准是16-65岁,过去中国是15-60岁,2012年我国劳动力总量历史上首次开始净减少345万人, 2013年改为16-60岁,又净减少244万人,2014年竟然减少371万。
3、 在2020年之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减少300-400万人;之后一个时期减幅将加快,2020-2030年将年均减少700-800万人,2030-2050年将年均减少835万人。
● 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1、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2、 融资难、融资贵,储蓄率超过50%的国家却利率过高,证明中国金融体系由于垄断性过强导致金融效率不高,也证明预算软约束的财政体制已经不适应发展形势,地方政府的资金饥渴症在提高利率。
3、 劳动力、土地、资本都已经不再廉价,中国必须从要素驱动型增长模式转身创新驱动型增长模式。
二、2015年稳增长政策目标是保底线
经济增长预期7%左右,考虑了需要和可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2015年经济严峻开局。2015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 %,比2014年12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2015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表明零售价格已经同比下降。 2015年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3.9%,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代表未来投资潜力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下降1.8%,同比下降16.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2%。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
● 新的积极因素也在逐步积累
在整个工业中,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1-2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7.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4.8%,医药制造业增长10.5%,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长8.6%。1-2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增速比全部工业快1.4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0.5%,1-2月份,动车组产量399辆,同比增长78.1%;光电子器件产量596.7亿只,增长34.2%;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3万台,增长15.4%。
●财政政策:盘活存量,重组债务
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12万亿元,增加17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5000亿元,增加1000亿元。各级政府财政存款“盘活存量”潜力2.7万亿,长期趴窝的沉淀资金一律调整回收。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摸清存量资金情况,分门别类提出处理方案,尽快把沉淀的资金调整用到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刀刃”上。同时抓紧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形成新的沉淀。决不能一方面民生需求“嗷嗷待哺”,而另一方面大量资金又“呼呼大睡”。财政拨下去的钱都是有时限要求的,从今年开始,所有超期未用的资金都要按有关规定收回,而且对该花不花、造成闲置浪费的还要追究责任。
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适当发行专项债券。保障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
开前门、堵后门,防止出现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可发行债券6000亿,包括5000亿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1000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存量债务分类进行处置。对于有一定收益的项目,主要通过PPP模式转化为普通企业债;对于公益性平台举借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通过发债进行替换。另外,原有的平台贷款合同不能废除,可通过债务重组其他过渡性的办法逐步解决。
存量一类债务中由融资平台举借的债务占比近40%,而融资平台对利率敏感度较低,且普遍采用信托、短期贷款、中票短融、企业债等方式融资,债务久期短而融资成本高。通过地方债对其进行置换,有望将久期从2-3年拉长至7-10年,融资成本也将大幅下降。久期拉长,成本降低,利于增强地方债务的可持续性;明确为地方政府信用偿还,利于提高债务的透明度。财政部已经批复3万亿存量债务置换,其中1万亿额度已经批复到各省财政厅。
政策上对于坚守“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的原则始终未动摇。国发43号文和此后山东、四川等省出台的地方版实施意见均强调了防范风险的原则。
●货币政策:在稳增长和宏观审慎管理之间权衡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加快资金周转,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中国已经两次降息一次降准,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二季度末为7.26%,三季度末为7.33%,四季度末为6.92%,四季度末比三季度末下降0.41个百分点,一是证明降息等政策调整效果明显,二是考虑物价增幅下降幅度,应当进一步降息降准。
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定其县域法人地位。发挥好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框架。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加快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体系,开展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适时启动“深港通”试点。
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推出巨灾保险、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创新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中国过去的实证分析经验是货币政策放松到实体经济收效有政策时滞,大体规律是利率见顶的,9个月后经济见底回升。确认三季度末7.33%为利率见顶,则201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见底回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当然,这期间需要货币政策向宽松方向继续给力,政策方向不能逆转。
三、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区域结构调整三个新重点: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
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加强中西部重点开发区建设,深化泛珠等区域合作。
● “一带一路”的互利合作是和平崛起的开拓国际空间最佳方式
“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毅力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 “一带一路”近期工作五要点
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源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中国愿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
第二,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一带一路”兼顾各国需求,统筹陆海两大方向,涵盖面宽,包容性强,辐射作用大。
第三,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
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
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
● 亚太自由贸易区发展设想
《亚太自贸区互联互通蓝图》将对硬件、制度、人员全方位互联互通给出明确时间表,设立出2025年实现亚太地区“无缝联通”的目标。在硬件互联互通方面,采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和其他方式提高基础设施融资;发展更新包括交通、信息通信技术和能源在内的基础设施。在制度互联互通方面,应对贸易便利化、结构性和监管改革、交通物流便利化问题。2020年实现各经济体经商成本节约25%,通商效率和便利度提高25%的目标。
FTAAP是对以美国为首的TPP协议的重要回击,TPP协议实施将导致中国每年损失大约1000亿美元的出口。
中国由作为追随者要不要参加TPP到作为引领者提出更大范围、更加开放的FTAAP,是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重大历史进步。
● 开放也是改革
必须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
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增量部分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让地方和企业吃上“定心丸”。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建立并公开收费项目清单。实施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政策措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市场采购贸易,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增加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量,提高服务贸易比重。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零部件等进口。
●更加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重点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把外商投资限制类条目缩减一半。全面推行普遍备案、有限核准的管理制度,大幅下放鼓励类项目核准权,积极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修订外商投资相关法律,健全外商投资监管体系,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促进冶金、建材等产业对外投资。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对外投资管理方式。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构建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积极推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在全国推广成熟经验,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
推动信息技术协定扩围,积极参与环境产品、政府采购等国际谈判。尽早签署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动与海合会、以色列等自贸区谈判,力争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建设亚太自贸区。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四、稳投资是2015年稳经济的关键
1、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前高后低,同比名义增长15.7%。2013年同比名义增长19.3%,实际投资工作量减速3.8个百分点。
2、2014年制造业投资166918亿元,增长13.5%,2013年同期增长18.5% ,减速5个百分点。
3、2014年基础设施投资109585亿元,同比增长19.9%,2013年91390亿元,同期增长19.2%,与上年增速持平。
4、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036亿元 , 比上年名义增长10.5%。2013年同期增长19.8% 。减速9.3个百分点。
●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
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任务,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主要是: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网等民生项目,中西部铁路和公路、内河航道等重大交通项目,水利、高标准农田等农业项目,信息、电力、油气等重大网络项目,清洁能源及油气矿产资源保障项目,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项目,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项目。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在全国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的57个项目要加快建设,2015年再开工27个项目,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
●对懒政怠政要严肃问责
对因执行不力、政策落不了地,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不能完成,严重影响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的,该约谈的约谈,该问责的问责。对不敢抓、不敢管,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坚决采取组织措施,为官不为的典型要公开曝光。在市场监管、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失职渎职,发生重大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该处分的处分,该撤职的撤职。同时,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中央已经确定,要给公务员和财政供养人员调资特别是增加基层公职人员收入,各级政府要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引导市场投资热点
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创新创造关键在人。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扩大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范围,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职务发明法律制度,使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制定促进科研人员流动政策,改革科技评价、职称评定和国家奖励制度,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引进国外高质量人才和智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坚决打击侵权行为,切实保护发明创造,让创新之树枝繁叶茂。
● 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
把6项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推向全国。前3项政策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非上市中小企业通过股份转让代办系统进行股权融资、扩大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后3项政策更为企业关注:股权和分红激励、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
在所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绵阳科技城,推广实施4项先行先试政策,包括:一是给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股权奖励可在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二是有限合伙制创投企业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三是对5年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转让,参照技术转让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四是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向个人股东转增股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允许在5年内分期缴纳。
●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2010~2011年,国家先后在中关村、东湖、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启动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目前,从中央到试点地区已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联合审批的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以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政策为核心的政策体系。
科技部调查显示,与试点实施前相比,试点企业股权结构得到优化,成果转化模式更加科学合理,企业年平均营业收入增长56.4%,平均净利润增长166.2%,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
●稳定住房消费
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580万套,增加11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增加100万户,统筹推进农房抗震改造。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对居住特别困难的低保家庭,给予住房救助。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房地产投资下降的主要先行指标
1、201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338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0%,上年增长8.8%。
2、 房屋新开工面积179592万平方米,下降10.7%,上年增长13.5%。
3、201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1991亿元,比上年下降0.1%,上年增长26.5%。
4、201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2169万平方米,比2013年末增加12874万平方米,库存增长26%。
●2014年12月当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负增长,全面降息后预计2015年同比增长5%以下
●本轮房地产调整量价双降局面已经形成
● 2014年9月开始全国新建住宅平均房价同比下降
● 城镇化水平决定我国刚性购房需求仍然较大
日本、美国、香港等出现房地产价格下降也无人购房从而长期量价双降的共同背景是人口城镇化率均超过70%,已经没有大量农村向城市转移。日本1974年城市化率超过70%,房地产从1974-1990年的持续火曝主要是城市居民改善性需求和大量投资购房需求推高成交量和房价。中国2013年人口城镇化率仅为53%,以消费为目的的刚性购房需求较大,房地产短期消化过大开发量后,仍然可以保持稳定增长。
● 各城市房地产走势短期看库存、长期看人口
代表未来需求潜力的常住户籍人口比,2012年一线城市均值为1.84,二线城市为1.21,三线城市仅是0.98,四线0.8。一二线城市为人口流入型,常住人口明显高于户籍人口,而三四线城市均值低于1,说明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数量。由于城市综合实力的相对不足,经济、教育、医疗、社保体系等方面还有待发展,使得不少三四线城市面临着人口外流的问题,但今年启动的户籍制度改革将缓解中小城市常住户籍人口比下降趋势。
●2015年经济见底,2016年经济回升
1、 近期国际原油等大宗产品价格企稳,国内市场环境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PMI调查中2月份企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尽管还在临界点以下,但在连续6个月回落后首现回升。从去库存到补库存的转变,将使中国经济见底企稳。
2、 从2013年的7.7%、2014年的7.4%,到2015年的7%左右,只有当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经济风险释放等基本完成后,才会逐步步入相对稳定、可持续的新常态时期,2016年低利率下企业设备更新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
3、 2015年季度GDP:一季度7%,二季度7.1%,三季度7.3%,四季度7.4%,全年7.2%
4、 2016年GDP7.4%
5、 中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张的空间较大,更大困难是治理反腐以后出现的官员不作为。